热门标签: 催眠曲轻音乐 廖阅鹏 催眠音乐 Spa深度睡眠音乐 催眠音频 自我催眠 催眠视频 催眠轻音乐 催眠疗法 催眠曲 催眠 催眠故事 失眠 潜意识 催眠魔术 催眠术 米尔顿·艾瑞克森 自我催眠术 催眠术教程 瑜伽舒眠术

催眠术

 催眠术入门  催眠术教程  催眠技巧  催眠故事大全

催眠讲堂之催眠中发生的潜意识的加工

作者:中国催眠网 来源: 日期:2019-12-01 19:34:58 人气:
意识和潜意识的特征意识和潜意识各自具有一系列不同的功能,但是两者之间也共享了大量的功能。这一重叠让它们得以一同工作,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在有些时候的确可以以内在的冲突形式浮现出来。意识具有分析事物、推理和…
意识和潜意识的特征
    意识和潜意识各自具有一系列不同的功能,但是两者之间也共享了大量的功能。这一重叠让它们得以一同工作,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在有些时候的确可以以内在的冲突形式浮现出来。意识具有分析事物、推理和判断对错的能力。意识最终会决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尽营这些决策很可能(也通常的确是)是基于过去的经历、认知风格或是人格动力这些很大程度上是潜意识层面的产物的影响。因此,人们曾认为(尤其是对于米尔顿·艾瑞克森而言),一个人生活中的许多(或许可以说是大多数的)限制都是源自意识对于我们的体验做出了某种僵化的评估。
    我们都有能力寻找或创造出某些会给我们的信念或预期带来挑战的经历,如果我们选择那么做的话。事实上,个人的成长不就是那么产生的吗?你告诉自己,“我做不到”,但是你所处的局势却要求你不得不为,然后你便很高兴地发现,你是做得到的。当然,事情并不总是如此,不过也的确有足够多这样的事情发生,以至它让我们看到,如果你不加甄别地相信自己的期待,那么这个期待就会变成现实。如果你挑战它们,你关于“何为可能”的眼界就会发生变化。催眠可以同时在两个水平上工作:既在意识层面增加挑战自己的意愿;又将那些可能造成了不必要的自我限制的潜意识干扰降到最小。
你在同一时刻可以关注多少事情呢?在某一个给定的时刻,人的觉知是有限的,只能关注几件事情,如果一下子面对太多的事情,心灵会有选择地关注具有更高优先权的事物,而注意的优先权则会受到个人的价值观、动机、经验和其他类似因素的影响。选择性注意是催眠的一个特征,即将注意变窄,只关注在临床工作者和自己的沟通上。除了催眠互动之外,选择性注意也是人类信息加工的一个普遍特征。因为我们无法在同一时刻注意到所有的东西,因此,世界便通过我们在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对关注点的选择而有所“缩水”,从而让我们能够把握这个世界。在催眠互动中,使用沟通手段让来访者的忘识头脑处于全神贯注的状态乃是第一步,这样的沟通手段被称为导入。
 
催眠中发生的潜意识的加工
    潜意识就像一个仓库,存储着你整个人生所需要的多维度的经验,包括你过去的经历、个人的学习和社会性学习、和你所在的世界打交道的方式(驱力、动机、需求),以及维持你每天不计其数的行为背后的自动化功能,从呼吸到消化到调整你的坐姿。潜意识能够对语言的内涵和象征化的解释做出反应,不仅仅是那些说出的话语本身,还有所谓的“话中深意”。
    如果你深深地沉浸在阅读本书的体验之中,那么你要么对自己周遭惯常发生的那些事情毫无觉察,要么你对它们的觉察很有限,并选择不对它们做出反应,因为你不想从阅读中分心。但假设你周围的某个人叫了你的名字,或许你甚至都没听到她在叫你。或者你在“心灵深处”听到了她的声音,但是因为你过于投入地在读书,所以你没有做出回应;你并不想让自己的注意力有所转移。但是,当她最终第四遍叫了你的名字,并且大声喊道:“嗨,我在和你说话呢!”你可能才意识到你一直都能听到她在叫你。
    简单来讲,人们可以在意识觉察水平之外吸收和回应信息,而催眠似乎能够放大这个过程。当来访者处于催眠中的时候,他们的意识层面的心灵将会很自然地在不同昀思绪间游荡。他们很可能会报告说,“跟丢了”你,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样的时刻可长可短,在此期间,他们的潜意识仍然可以(但并不一定会)接受临床工作者的暗示,也仍然能够对此做出反应。来访者可能并不记得这些暗示中的某一部分,甚至什么都不记得(失忆),但暗示仍然可以对他们造成影响。有意思的是,我的来访者在很多时候会在催眠会谈结束一段时间之后回到诊室,或者打电话告诉我,他们有了“新的”洞见,学到了新的东西,这些洞见和学习让他们对自己的体验有了有益的改善。当他们告诉我他们领悟到了什么时,这些领悟几乎和我在我们的催眠会谈中告诉他们的东西只字不差。但是对他们来说,这一重要的学习体验是在自己内心“自发产生”的。临床催眠所导致的这种个人赋权的感觉乃是它众多益处当中的一个。
    潜意识和症状形成    当我们去思考症状的本质时,我们或许就更容易理解潜意识心灵所具有的隐喻本质。一个人是如何发展出某个特定的症状呢?为什么面对相似的应激,两个不同的人会发展出不同的症状呢?当然,就为何人们会发展出症状这个问题而言,有很多不同的视角。对于有些人来说,答案在于遗传的先天素质;对于有些人来说,答案在于条件化;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答案在于不适应的或无效应对策略。
    有一些临床工作者认为,症状乃是象征来访者经历的隐喻。例如,具有象征取向的治疗师会把一个人的肥胖解释为一层起到保护作用的脂肪层,其功能在于抵御那些不请自来的性方面的要求,或者将其解释为一种“咽下愤怒”的模式。也就是说,症状被视为是在潜意识层面而形成的,因而虽然是间接的,但却是有目的的。治疗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尝试给来访者一些解释,让他们得以洞察自己潜意识层面的需要或是维持症状的动机。简而言之,他们尝试让潜意识的信息进入到来访者的意识层面,从而对这些信息进行批判性的解读。
    由此产生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临床议题:治疗师是否应该对来访者的症状所具有的潜意识意义进行解释呢?对于类似肥胖这样一个症状,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说法都可以看似合理地解释这个症状呢?临床工作者的角色并不一定是去将自己的解读强加于来访者身上,而是帮助动来访者去发现他们自己的答案。现实的来讲,在某种程度上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加诸于来访者身上乃是形成治疗关系时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但是在我看来,最好还是将其减低到最小,并与此同时将有利于来访者福祉的方面放到最大。
标签:催眠 催眠术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暂无任何评论
热门栏目: 催眠 | 催眠音乐 | 催眠术 | 催眠曲 | 自我催眠
Copyright © 2012 中国催眠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ICP备案号:冀ICP备1100588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