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催眠曲轻音乐 廖阅鹏 催眠音乐 Spa深度睡眠音乐 催眠音频 自我催眠 催眠视频 催眠轻音乐 催眠疗法 催眠曲 催眠 催眠故事 失眠 潜意识 催眠魔术 催眠术 米尔顿·艾瑞克森 自我催眠术 催眠术教程 瑜伽舒眠术

催眠术

 催眠术入门  催眠术教程  催眠技巧  催眠故事大全

催眠讲堂之催眠状态下的大脑

作者:中国催眠网 来源: 日期:2019-09-15 20:01:29 人气:
在最近十年里,关于大脑的研究突飞猛进,要口便在今日仍保持着迅猛的势头,而与此同时,习以探究神经过程的新技术也在不断演进。这些发展让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对大脑功能进行细致的研究。当个体在从事某个特殊…
在最近十年里,关于大脑的研究突飞猛进,要口便在今日仍保持着迅猛的势头,而与此同时,习以探究神经过程的新技术也在不断演进。这些发展让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对大脑功能进行细致的研究。当个体在从事某个特殊的活动,例如听音乐或阅读书籍时,科学家能够以百万之一秒的尺度来研究他的大脑变化,“实时”记录这些变化并判定这些变化在哪一个部位发生,这一切实在让人惊叹。这些用来考察大脑工作状况的精密的新技术让我们得以回答许多有关我们自身的基本问题,例如是什么物理过程驱动着我们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是什么构成了我们在不同条件下的意识体验和潜意识过程的物理基础。
催眠对大脑的理解提出了一个特殊的挑战。在催眠中,个体出现了认知、知觉、生理和行为层面的改变,其总体表现为对被暗示的体验反应程度增加。不过,一个业已被证明的事实是,对于催眠程序的反应程度存在个体差异。研究者一般会使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来测量个体对所暗示的体验的反应程度将实验参与者分为催眠易感性高、中、低组。通过研究那些被催眠能力似乎更高的实验参与者,脑科学研究者尝试回答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包插在催眠下大脑的功能情况,以及大脑如何在个体被催眠的情况下对暗示做出反应。在本章中,我将描述这些议题以及和催眠的神经科学研究有关的新发现。我也将讨论这些发现对临床实践可能有什么样的启示。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催眠状态下的大脑
面对这个基本的问题,我需要直截了当地给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大脑在产生催眠体验以及通过催眠产生的各种催眠现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脑是控制信息加工、感知觉、运动、记忆、想象以及其他无数心理过程的主要器官,对于大脑的理解让我们得以获得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自己,而且也帮助我们获悉改变人类处境的方式。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人能够在嘈杂的房间里全神贯注地投入一个安静的导人过程,甚至还能报告自己对周围有可能捕获其注意力的声响毫无觉察?一种对麻木感的暗示如何能让某些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病人在不使用任何化学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外科手术?当一个人邀请另一个人“放松下来,聆听我所说的话”时,神经科学家会去努力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的研究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用以回答这些问题的研究手段也变得越发精细。
当研究者对被催眠的个体的大脑展开研究时,他们在致力于回答哪些问题呢?下面列出了部分脑科学研究者尝试回答的最为基本的问题:
●在高催眠易感性和低催眠易感性的个体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形态学上的差异,即物理上的差异?
●在高催眠易感性和低催眠易感性的个体之间存在的认知差异是否具有某种神经心理生理学的基础?
●是否能够鉴别并测量催眠状态具有某些对应的生理特征?
●能够测量到的神经生理层面的状态改变究竟是导致催眠体验的原因,还是其一种表现?
●神经生理学方面的数据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的只是催眠导入过程而非催眠状态本身?
●一个暗示如何能被转换成为一种(认知、知觉、行为或生理上的)反应?
在催眠体验中,有一些改变发生了:在导入过程之前,研究参与者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手臂的疼痛感上。在完成导入过程,并听到对产生麻木感的直接暗示(例如:“你的手臂将会感到一种完全舒适的麻木感,就好像所有的感受都从手臂上消失了一样”)后,疼痛兢从参与者的主观体验中完全消失了。有些变化发生了,但究竟是什么呢?面对这个非常基本但极为复杂的问题,神经科学是否已经给出了完整的答案呢?就目前而言,一个简单的答案是:没有。一个更为复杂的答案是,有关大脑的研究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极具挑战性的,但由于催眠的模糊本质,对催眠的研究甚至变得更为复杂。尽管如此,神经科学家已经开始了解在催眠状态下的个体的大脑活动了。
第一个挑战在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种独特状态的“催眠”和暗示所产生的效果之间是否有显著的区别。英国神经科学家大卫·奥克利和皮特·霍里根做了以下的区分,并以此来指导他们对催眠状态下的个体所做的脑成像研究:
从操作定义上来看,“催眠”指的是在一个导入程序之后个体出现的心理活动基线值上的改变,且一般在个体主观体验层面具有关注程度提高,注意力集中,对外在刺激不加以注意以及自发性思维减少的体验。催眠导入程序包括一系列言语指令,这些指令会促进个体产生上述这一特殊的心理状态。诸如感觉体验和运动控制改变、失忆以及对自我和环境产生错误信念这些典型的“催眠”现象则需要具体的暗示……催眠暗示的效果在大脑激活的水平上也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众多涉及催眠的大脑研究中,它们都具有以下的前提假设:即存在一个可以被测量的、具体的状态,这个状态被称为“催眠”,尽管至今人们仍然无法在生理层面对此加以界定和鉴别。这一信念,即存在一个独特的催眠状态,尽管这个状态仍未被发现,也未能被测量。事实上,作为这一信念的主要支持者之一的安德烈·魏兹霍夫曾经写道:“在反对将催眠作为一种现实现象的证据中,至今唯一还有些说服力的证据就是,我们还未能找到和这一状态对应的稳定且有意义的生理特征”。他继续提出了以下这个问题:“但是,对于那些我们并未质疑其作为现实现象存在的心理活动来说,难道我们就发现了相应的生理特征了吗?”对于魏兹霍夫和许多富有盛名的神经科学研究者来说,催眠这个状态必然是以某种可以客观验证的方式存在的。这里的假设是,即便我们目前的技术已经十分精密,但是仍然无法足以先进到完全达成上述任务。这个假设很可能是正确的。不过,事实也可能是催眠看似具有的特征——注意和关注的特点——和其他体验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以至不能够产生它们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们不断地对催眠状态下的大脑有了新的理解,对有关催眠作为一种特定的状态有其独特的、可测量的神经生物学特征的这个看法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修正。总体来说,有关催眠的神经科学砑究已经转而研究注意和注意过程这一方向,因为这些过程乃是催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发现,催眠体验在大脑中并不具有某个具体的、独特的定位,而是说,注意力的方向及强度以及在催眠状态下促进个体产生的心理过程的类型将会决定大脑中的哪一些领域会被激活。当催眠下的个体集中注意力并对暗示做出反应时,精细的脑成像技术会去检测并测量大脑中的变化,这些变化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洞见,让我们了解催眠到底是怎么回事。
标签:催眠 催眠术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暂无任何评论
热门栏目: 催眠 | 催眠音乐 | 催眠术 | 催眠曲 | 自我催眠
Copyright © 2012 中国催眠网 版权所有 工信部ICP备案号:冀ICP备11005884号-3